重量:0.3kg 頁數:240 裝訂:平裝 開數:25K 印刷:黑白
圖:2
表:18
書籍簡介:
「該如何防治自殺?如何協助可能自殺的人?」是現今社會中極需面對及正視的議題,對心理衛生工作者來說,更是應該具備的重要專業知能。這一本自殺防治工作者重要的專書,是羅伯.賽門教授所編著,他曾任美國精神醫學與法律學會會長,在相關領域聲譽卓著。本書除了闡述自殺風險的評估、自殺行為的防範,以及自殺相關問題之臨床處置等議題,尤其是強調保護因子對系統性的評估與團隊介入之說明更具特色。作者將其豐富的精神醫學與法學知識,來探討自殺在臨床處理與法律層面之難題,並提供自殺風險評估的品質審查與風險管理原則作為依據,是相關領域之從業人員,絕不可錯過的實用教材。
序言:
隨著社會對自殺議題的日益重視,加上越來越緊張的醫病關係,使得臨床工作上,每次遇到自殺風險個案的時候都壓力沉重。深怕一個不注意,就會登上報紙頭條,甚至被告上法院。然而除了燒香拜拜,祈禱這樣的事情不要降臨在自己頭上外,能夠做的,也只有小心再小心,另外就是努力充實臨床知識了。
因此,當合記書局詢問我是否願意接下此書的翻譯工作時,我便忙不迭地答應了。除了做資訊傳播的媒介者,透過翻譯,讓更多台灣的專業人員可以更輕鬆的吸收相關知識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外,自私的想法其實是可以趁機好好的熟讀這本書,何樂而不為呢?
這本書的初稿翻譯工作完成在2011年9月到2012年3月之間。雖然翻譯過程很辛苦,常常都有頭腦要爆炸、眼睛要脫窗的感覺。但是翻譯工作完成之後,才發現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寶典。除了書本知識外,難能可貴的是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工作知識,例如該如何因應門診或病房不同的環境來執行自殺預防與自殺評估、如何避免可能的醫療訴訟、如何強化機構對自殺防治的品質審查等。配合上許多的案例分享,我們更能看到實際病人處置的方式。
美國人喜愛訴訟,勇於捍衛自己的權益是很有名的。雖然他們的司法制度與我國有許多的不同,但我相信在這樣環境歷練下的醫師心得一定很能給予我們參考,至少我從中獲益匪淺。也希望能讓各位在讀完本書之後有所收穫。
如果各位覺得這本書值得帶回家一讀的話,也請大家多多支持正版。台灣的出版市場本來就小,目前的景氣也不是太好,加上專業書籍屬於小眾市場,如果大家不支持的話,我擔心會越來越難有機會讀到中文化的好書了。
在翻譯的過程中筆者已盡力尋求翻譯的正確與精準,但畢竟我不是自殺預防、自殺研究的專家,難免有所疏漏之處,歡迎讀者們不吝指正。若有任何的疑問或指教,歡迎寄電子郵件到sbkchou@yahoo.com.tw 來討論。
最後,要感謝我的太太與家人在翻譯過程中的鼓勵,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系主任劉嘉逸醫師於百忙之中為本書撰寫推薦序。謝謝聖保祿醫院對精神科的支持以及精神科同仁對病患的細心照料,讓我能無後顧之憂地完成本書的翻譯工作。祝大家身心永保安康。
目錄:
第一章 自殺風險評估:通往治療與處置的大門
第二章 藉由實證精神醫學增進自殺風險評估的品質
第三章 評估並強化自殺的保護因子
第四章 透過行為觀察來評估防衛性病人的自殺風險
第五章 精神疾病與自殺風險
第六章 高自殺風險病人的突然改善:真實或虛偽?
第七章 急性與慢性高自殺風險:危機處理
第八章 自殺風險病患的安全處置:面對不確定性
第九章 自殺風險病患的槍枝安全管理:協同合作的模式
第十章 自殺風險評估量表:臨床醫師要注意
第十一章 迫近的自殺、被動的自殺意念以及其他棘手的迷思
第十二章 自殺風險評估的品質審查:現實與補救之道
第十三章 治療自殺風險病患時的臨床風險管理:臨床與法律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