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職能的意義(The Meaning of Everyday Occupation 3e)【462-039C】

日常職能的意義(The Meaning of Everyday Occupation 3e)【462-039C】

  • {{ productHasDiscount ? '原價' : '售價' }}   $ {{ productPrice }}
  • 促銷價  ${{ productDiscountPrice }}
ISBN 9789863684893

作者/出版社 *羅鈞令/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23/1

結帳方式:

全家取貨付款 / 銀行匯款

運送方式:

全家店到店-常溫

462-039C:

數量:

庫存量 {{ stockText }}
分享 :

商品介紹

重量:0.45kg  頁數:224   裝訂:平裝 開數:23 x 17 cm  印刷:雙色


序言:

如果你將這些碎石當做我的過去

在當中搜尋些你能夠賣的殘片

要知道我許久以前就走了

已深深潛入那事物的中心

如果你認為你能夠捉到我,再想想吧:

我的故事不只流往一個方向

像一個三角洲源自河床

而其五隻手指向外開展著

《三角洲(Delta)》

這是一本關於意義與每日職能(everyday occupation)的書。第三版的《日常職能的意義》在許多方面都比前兩版擴展了更多內容。一個主要的差別是這一版有兩位作者,都是職能治療師,其中一位擁有成人教育的博士學位,另一位則擁有人類學博士學位。每一章都透過線上一起合作,使所有的焦點與內容都有了顯著的改變,呈現給讀者的內容及想法更為豐富,所包含的概念與理解也更加擴展了。

意義與每日職能的概念或許看似簡單且直接了當,而且意義與每日職能可能像是不辨自明的名詞。但是更仔細察看的話,很快就會明白意義與日常職能是多面向的現象,值得審慎及情境化的探討。它們代表著對於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品質至為重要的存有維度(dimensions of being)。因為如果我們在每天的生活中沒有這些平凡且熟悉的職能,並且如果這些職能對我們沒有個人重要性的話,那麼我們是誰?而生活的目的又是什麼呢?任何生活品質的樣貌有可能在一個一無所有,且毫無意義的世界裡顯現嗎?

這是一本探究每日職能的意義面向的書,包括在職能裡發現的意義之來源,以及職能對我們生活意義的貢獻。這是一本關於每日職能之經驗(occupation as experience),而非職能這個任務(task)的書。將職能視為經驗,是指我們透過感官覺知到、生活過及經驗到的職能。

美國詩人Adrienne Rich在其詩作<Delta>中使用了一條河流的三角洲之隱喻來為她生命中的意義發聲。三角洲永遠在改變與擴展,它是河流在整段流動過程中蒐集來的碎石之聚集地,自許多不同的方向流入,以致它的實體既難以理解又難以掌握。三角洲是這條河從源頭流向大海的過程中所投入的所有「工作」的成果,就像這條河流本身,三角洲不斷地流動著,如同手指般大大地伸展開,持續不斷地尋求新的存有與生活經驗範疇。

意義與日常職能在我們自己的生活裡就像Adrienne Rich詩作中的河流三角洲一般。我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所做的以及由那些做(doings)所創造出來的意義,在生命之流中緊緊纏繞在一起而無法分開—永遠在改變也永遠在加深;然而,在同時,也在建造我們的存有(being)、我們的自我(self)、我們的歸屬(belonging),以及我們將成為(becoming)誰等的三角洲。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流向不只一個方向」的故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去的「碎石」,而我們每一個人也都繼續地向「前進」。從職能的觀點來看,我們生活中的每日職能與那些職能的意義,是生命之流的步調及方向之最主要的貢獻者。

日常職能可以被視為推動著我們每個人在一生的旅程中前進的主要潮流。這種視職能為生命的中心之觀點反映在許多職能理論裡,例如,Wilcock (2006)提出的人類對職能的需求之理論,Zemke與Clark (1996)闡述的人類的職能本質,以及職能權之概念(Hammell, 2008, 2017)。

用職能來定義我們的生活,並非單純意指用我們的所做來定義我們的生活。除了做的面向外,職能提供我們創造及文化表達,以及在我們的社交世界中和他人的有意義連結之經驗。職能可以滋養並釋放我們「自己」內在靈性的面向,並且在職能裡,我們在生活的空間與地方創造意義與重要性。我們將會在本書後續的篇章裡探索這些每日職能的面向。

在整本書中,逐字引述了職能治療師實務工作中的故事來說明及舉例所呈現及討論的概念。這些引述大多是取自我們為了研究從事職能治療的經驗而與全美職能治療師樣本所進行的關鍵事件訪談(critical incident interview) (Hasselkus & Dickie, 1994)。在出版時我們提供了出處;若否,那些故事就是從原始資料中找出的。我們也引述了其他健康專業、研究生及我們其他一些研究的參與者所說的話。這些引述的少數細節有時會為了確保研究參與者的隱私而有所改變,並且所有的名字都是假名。

最後,我們在所有的篇章中都納入了自己的每日職能經驗。這種學術性文章的做法被稱為是一種「自由混入個人元素及研究專門技術的新學術風格」(Heller, 1992)。人文地理學家Graham Rowles提到「個人經驗和學術洞見交織」的力量(2008, p.127)。對我們而言,要寫出真實的日常職能經驗必須要有個人的意見。

此版新增的內容是當今及正在發展中的職能治療與職能科學趨勢。其中一個趨勢是我們的研究、教育及實務工作從幾乎只聚焦於個人,擴展到將家庭團體、社區團體及社會系統也視為「個案」之更廣的涵蓋。另外也注意到專業提高了全球化之需要,及將發展中的文化概念例如職能正義與職能剝奪融入。也納入了對職能經驗做為轉化(transformative)與交換(transactional)的過程之重視,以及更新了視人們為職能存有的概念之研究。也介紹了關於失能領域的研究以及失能在世上的社會與政治意義之最新的理解。

那麼讀者的經驗又是如何呢?法國20世紀哲學家Paul Ricoeur相信過生活就像是在文字世界中行進,每件事都有其意義(Fox, 2005)。對Ricoeur而言,人類的任務是解釋這些文字—如他們的「歷史、小說、樂譜、繪畫、劇本或任何人們製造的富有意義的東西」—做為組織並認識這個世界的一種方法(Vanhoozer, 2005, p. 27)。我們請讀者在試圖閱讀並解釋這本書的文本時,沉靜地思考。以Dillard的話來說,讀者的耳朵必須從喧嚷的生活中靜下來傾聽文字中那細微、想像的聲音。一位普通的讀者拿起一本書時還不能聽見什麼,大約需要半個小時才能找到作品的定位、它的高低起伏以及它的響亮與輕柔(1989, p. 17)。

閱讀需要時間與想像力、反省與解釋;惟有這樣,才可能對生命最深層的經驗之意義有所領悟及產生新的理解。

所以我們邀請你跳入正等待著你的河流—越來越深入「事物的核心」,進入你我之生活意義與每日職能。

目錄:

第1章 每日生活的意義(Meaning in Everyday Life)

第2章 日常職能中的意義(Meaning in Everyday Occupation)

第3章 空間與地方:意義的來源(Space and Plcae: Source of Meaning)

第4章 日常職能的文化面向(A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Everyday Occupation)

第5章 日常職能:安適與發展的來源(Everyday Occupation: Source of Well-Being and Development)

第6章 職能是有意義的連結(Occupation as Meaningful Connection)

第7章 失能與職能(Disability and Occupation)

第8章 職能與人類靈性(Occupation and the Human Spirit)

第9章 日常創造力是意義的一個來源(Everyday Creativity as a Source of Meaning)

第10章 職能會發聲:結語(Occupation Speaks: Final Thoughts)

索引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