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拚」字高尚得很,它不但意味「爭」,同時也可意謂「奮」。在「爭」上,自然有輸贏,得到錦標的人就是贏家。人與人之間做公平競爭,有什麼不好?在「奮」上,是與自己爭,也同樣有輸贏,達到目標的話,就可自稱是贏家。一個人自己奮鬥,極力徵求目標的達成,又有何錯?以「拚」字來表達對錦標和目標的衝力,實在太「讚」了。假如我們從英文 Loser 這個字來推敲「拚」字,它更顯得頂呱呱。Loser 是指遭受損失(Lose),因此,沒有取得錦標或目標的人,都是輸家。譬如我的病人都想有個家、有份工作、有個自由之身。如今,他們傾家蕩產,被關在醫院內,就不得不承認自己是輸家(Loser)了。
是的,人生就是這麼奇妙!它充滿著贏家、也充滿著輸家。你可以把它看成是戰場,也可把它當作是情場,你可把周圍的人當作是敵人,也可把他們是為朋友。在戰場上,最重要的是「我生你死、我死你生」的場合,其次是「我贏你輸、我輸你贏」的場合。我們都不喜歡戰場的人生,這點我很了解,人人都喜歡那「我贏你贏」的情場人生。但是在情場上,並不是光有「和」,我們還有「爭」。靈巧的活用「爭」與「和」,是人生必備的課題。至於什麼時候當「爭」,什麼時候當「和」,就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盡的,這也正是本書的要點。不過在此,我倒可以提供一個實例……
——————
輸家和贏家之間,所差的就在於有否建立一套可資依循的人際關係法則,而且,它更是一套我們必須學習與養成的技能。學習並養成一套足以自救與自助的人際關係法則與技能,將可規避摸索、碰撞、受傷的痛苦風險,並在人際的攻防戰中,作為自助的依據,可作為幫助他人的憑藉。
作者林天德博士,在其從事心理治療的漫長生涯中,根據經驗,並比較東西文化在人際上「和」與「爭」,反覆探索,找到一套圓融而深刻、教人自助與自救的人關秘方。在本書中,我們所需要的法則似乎有了答案,所需要的技能也陳列眼前。
■林天德
林天德博士,台灣屏東人,師範大學教育系畢業,獲美國密蘇里東北州立大學輔導碩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諮商心理學博士等學位。曾任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社區學院客座副教授、南卡羅萊納州立醫院臨床心理治療師、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客座教授,現任台北市立師院學院客座副教授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暑期班、美國南卡州執業心理學家。著有《台灣人,別再隨緣任命》、《變態心理學》等書。
作者:林天德
叢書系列:大眾心理學 109
規格:平裝,15.2 x 21 x 1.7 cm,260頁
出版商:遠流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年07月01日貳版壹刷
語言:中文
ISBN-10:957-32-2258-2
非新品書頁泛黃,三頁有劃記,附保護書套,不介意物品狀況再行購買。
★消費滿額可享免運優惠★
★FREE Shipping on Eligible Or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