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elers牙科解剖生理與咬合學(附光碟) 101203-001C

Wheelers牙科解剖生理與咬合學(附光碟) 101203-001C

  • {{ productHasDiscount ? '原價' : '售價' }}   $ {{ productPrice }}
  • 促銷價  ${{ productDiscountPrice }}
Wheelers牙科解剖生理與咬合學(附光碟)( Wheelers Dental Anatomy,Physiology,and Occlusion 8/e )
101203-001C

ISBN
9861261257 / 9789861261256
作者/出版社
張博鈞 / 合記
出版年代/版次
2004/1

結帳方式:

全家取貨付款 / 銀行匯款

運送方式:

全家店到店-常溫

數量:

庫存量 {{ stockText }}
分享 :

商品介紹

頁數:523    裝訂:精裝  開數:16K  印刷:黑白

圖:465個

表:37個

附16頁彩圖

簡介:

牙體形態學可說是牙醫學的「初體驗」,且與牙科臨床實務緊密結合。此外,本書尚提及了部分解剖學和咬合功能的基本認知。書末附有CD-ROM,藉由Quick Time 動畫展現,提供讀者三度空間的學習。

序:

能夠參與「Wheeler掇牙科解剖、生理與咬合學」第八版一書的編輯是我的榮幸,因為這提供了一些注意教學上新觀念的機會,並反映了牙科解剖學應用到臨床牙醫的轉變。這同樣是Dr. Stan J. Nelson的榮幸,他是我之前的研究生、工作伙伴、也是這本書共同作者。

這一版令人興奮的新特徵是在文件以外還添加了CD-ROM,有很多牙醫系學生需要學習的牙科解剖和咬合學並不能在兩度空間的紙上被完全展現,而藉由CD-ROM的輔助,那些在書本上的材料可進一步藉由QuickTime影像展現,像是咀嚼運動的牙齒接觸關係和顳顎關節運動。此外影像也強調了牙體復形的輪廓,其餘互動性活動使得使用者可以從好幾個不同角度觀察到上顎和下顎的牙齒。CD-ROM同時也包含了自我評估的一般性學習問題部分、牙齒辨識部分以及各章節中反映學生在執照考試中必須知道的回顧問題,這個程式記錄了在一般學習問題和牙齒辨識部分正確答案的數量。

綜觀這本書,你會發現在內文邊緣有兩個圖像。當看到CD-ROM的圖像時,讀者可以在CD-ROM中找到對應的部分。而問題標記圖像則在每個章節末端出現,作為提醒要去 CD-ROM找到學習問題。

在好幾個章節的內容都被完全重新編輯或修訂,要記得必須維持主體資料的連續性。舉例來說,咬合的發育,初級和恆齒齒列兩者在第16章中被視為連續的規劃,即使第二章已經被重寫並重新編輯得更有利於閱讀,認知牙齒形成標準需要在已經的牙科解剖上更詳盡的研究。在每個章節中每一顆牙齒,無論是初級或恆齒齒列,型態學基本資訊已經保存住;然而,在附錄B中仍然提供了類似牙齒形式和特徵方面總結的快速回顧,這對於準備州立或國家考試都是很有幫助的工具。

如同在過去,我們提供了一般和特殊的參考文獻以利未來研究,回顧現有文獻指出目前解剖學反映了長時間臨床和基礎科學的交互作用──考古學、根管治療學、法醫學、矯正學、兒童牙科學和古植物學,在這些領域的應用已被列入考慮;然而,也努力不要進入這些領域,造成主要目的,也就是提供牙體型態學、生理學、咬合學被過度轉移。因此,許多過時的根管治療材料被忽略掉了,實際上,這樣的減少也使得牙科解剖學應用到臨床牙醫的範疇成為可能。

和許多科學領域,無論是生物機械或是高度理論性的,以證據為基礎已經列入牙科解剖學和它在臨床牙醫的應用考量。舉例來說,不再特別明確地強調牙齒顏面或舌側曲弧輪廓的精確高度和牙周膜健康的特殊關係(如在沒有預先適當控制好有意義的臨床試驗證據下,就強調輪廓不足導致齒齦外傷或輪廓過大增加牙菌斑和齒齦炎發生率),然而實際上,在牙體復形時要將解剖齒冠外觀輪廓修復至和原來差不多的高度卻是非常合理的,它的合理在於有效的牙周膜適應能力不見得反映在生物和統計上的顯著差異。除此之外,臨床研究牽涉到自然牙齒型態實質上改變也被懷疑(如在沒有疾病之下改變正常狀態),即使需要修復解剖齒冠,在臨床治療中牽涉到臨界面空間仍適不適當的。除此之外,美觀也是牙體型態很重要的觀點(如唇側輪廓高度需要被考慮),最後,舉例來說,上顎門齒高度和位置相對於發音的關係仍然還需要基於證據的研究證實。

每一個嘗試都是在考量什麼對學生和牙醫師最重要以及什麼是可以應用在其他科學領域的情況下進行。

譯序:

對大多數牙醫系學生來說,牙體型態學是牙醫學的「初體驗」,所以無不兢兢業業,希望能為將來的牙醫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但由於一般課堂裡這門學問強調的型態點、線、面,和之前學習的共同科目、基礎醫學大不相干,加上缺乏臨床經驗,所以在學習上常常會感到挫敗。

然而,牙體型態學看似單調,卻和牙科臨床實務緊密結合。例如,從牙齒表面溝紋的分佈可以判斷齲齒的好發部位及發生可能性,從大臼齒齒根幹長度可以預判牙周治療成效,從牙齒交界面型態和位置可以判斷造成食物阻塞及齒齦發炎的可能性,甚至基本型態瞭解促進在復形時的參考......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我們進行臨床治療時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到,這也意味著,對牙體型態透徹的瞭解,除未來學習的事半功倍外,更可以避免臨床碰到不必要的困擾。

「Wheeler掇 牙科解剖、生理與咬合學」這本書除了型態學之外,提及了部分解剖和咬合這些功能方面的基本認知,雖然這些不是本書的重點,但可提供讀者對周邊組織排列大略的瞭解。本書的專有名詞參照「中華口腔醫學辭彙第四版」,惟翻譯本「信雅達」為原則,某些名詞如pit、fossa等翻譯近似中文易造成混淆、或是將較通俗用語「牙根」譯為「齒根」,並將某些詞義難明的句子經討論後改以另一種形式呈現,唯恐筆者才疏學淺造成詞不達意,除了請讀者多多包涵之外,也還請有疑慮時對照原英文版書籍一探究竟。

本書得以翻譯完成,首先必須要感謝軍中長官及退伍後診所工作伙伴的體諒,使得筆者可以利用閒暇之餘進行翻譯;感謝台大醫院及幾位曾經給予指導的牙醫師,澄清筆者疑慮;並要感謝合記圖書出版社為本書的翻譯和國外進行授權以及編排發行。

目錄:

1 牙科解剖學簡介 1

齒列的形成 1

命名學 2

哺乳動物牙齒的命名公式 3

牙齒計數系統 3

三分法、線角及點角 13

牙齒描繪及雕刻 15

牙齒的測量 22

總結 22

2 牙齒發育及萌發 29

臨床考量 29

變異性 30

畸形 31

初生齒列的曆表年齡 32

牙齒的發育及萌發 35

齒列 36

神經肌肉發展 38

過渡或混合齒列階段 41

初生齒喪失 41

恆齒齒列 42

牙齒尺寸 46

齒髓 47

牙骨—牙釉質交界處 48

齒齡 49

牙齒發育標準程序 51

人類齒列的曆表年齡 52

曆表年齡的形式 52

牙齒形成階段 52

發育達成年齡 52

年齡預測 56

成熟度評估 57

齒根及齒冠形成期間 57

總結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