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位於東亞的南韓與台灣,同樣是由威權政體轉型走向民主化的過程,兩者同樣是快速發展型的國家。但南韓的威權政體是所謂後政變型的軍人官僚政權政體,台灣則是後革命型的黨國威權政體。
南韓官僚威權政體的形成,是因體制內的軍事部門部份菁英,使用非制度化的軍事政變手段,控制國內的行政部門,再藉由行政部門的操控,壓制社會各部門。
南韓的第三共和於1961年五月,圤正熙率一批少壯軍官推翻第二共和所建立。1979年圤正熙遇刺身亡,同年十二月全斗煥率領少壯軍官發動所謂「雙十二政變」,推翻文人政府成立第五共和。因此南韓的第三共和與第五共和都是軍事政變的結果。南韓威權體制時期,藉由學生與勞工皆不得參與政黨、逮捕反對黨領袖或禁止其活動等方式,將政黨社會邊緣化,排除軍人以外其他社會力量的政治參與。潛在的社會力量躍動時只得透過……
——————
從政治運動到文學、歷史、藝術創作等文化層次的發展,是1980年代之後,改變台灣的最大動力。這樣的運動過程,是過去台灣所欠缺的,也是過去歷史所沒有的經驗,這可稱之為「國家型塑運動」。昔日,台灣沒有建立過自己的國家,台灣人民總是被統治、被收編,淪為統治者的附庸。今日,台灣人民想脫胎換骨,想當自己的主人,台灣人意識因此高漲,國家認同和台灣主體性的確立成為廿世紀末台灣人共同追尋的目標,但台灣國家意象至今仍不明顯,留待廿一世紀台灣人去完成。
■目錄
003 序/張炎憲
法制、經濟與國家定位
011 中華民國法體制的台灣化/王泰升
041 威權體制轉型的經濟意涵/林向愷、陳錦稷
091 兩岸經濟關係在台灣國際經濟關係中的定位/陳博志
產業與國土
107 永續發展的產業政策與國土規劃/王塗發
125 台灣山林土地利用之省思~以阿里山公路山美村為例
/陳玉峰、李瓊如、劉惠元
媒體與民意
147 中央民意代表延任與台灣本土政治精英的態度:以(臨時)
省議會在野派為中心(1950~1969)/薛化元
167 台灣媒體工作者階級意識之初探(1988-1997):
以三家工會刊物為例/馮建三
美麗島事件
191 美麗島事件與台灣民主運動的轉折/張炎憲
213 暗夜‧黑潮‧《美麗島》:台灣「黨外」報業政治傳播路徑
的歷史分析/林淇漾
235 性別錯置、世代交替與媒體再現:美麗島雜誌的反主流政治論述
/蔡篤堅
273 見證與檔案:試論美麗島事件之影像記錄/陳傳興
文學與歷史
291 台語文學的邊緣戰鬥—以1989年台灣文學論爭為中心/呂興昌
307 再探台灣文學史觀:性別、族群屬性與台灣文學史重構/邱貴芬
文化與國家
325 台灣民族主義的解析—政治面相的三個競爭途徑/施正鋒
345 台灣文化與新國家/李喬
附錄
361 美麗島事件與台灣座談會記實/鄭欽仁、艾琳達、魏廷朝等
373 「邁向21世紀的台灣民族與國家」研討會議程
編者:張炎憲 & 曾秋美 & 陳朝海
叢書系列:台灣史系列 3
規格:平裝,19.1 x 26.1 x 2.2 cm,376頁
出版商: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出版日期:2001年11月01日初版壹刷
語言:中文
ISBN-10:957-97656-3-4
非新品書緣微泛黃但未曾使用,附保護書套,不介意物品狀況再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