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瑞琴.魯賓在《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待在家裡也不錯:過得還不錯的一年2》、《烏托邦的日常:習慣改變了,生活就輕鬆了》中,透過親身實踐與分享,告訴大家「快樂」與「習慣」之間的關聯。
然而,隨著許多讀者回饋「我沒辦法養成習慣怎麼辦?」、「就算我改變自己的習慣,但別人的行為不改變有什麼用?這樣生活根本無從改善。」,於是她逐漸發現,其實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特質,似乎是決定一切行為的關鍵。而就在某一天,她突然想通了這個核心分類法是什麼──那就是我們如何面對「期待(Expectation)」。
經由將「期待」分為外部期待(例如老闆交辦的事項)和自我內部期待(你自己想做的事)兩種。葛瑞琴得出了四種人格傾向:
‧ 自律者Upholder:對外部期待和自我期待同樣看重
‧ 質疑者Questioner:不理會外部期待,只在意自我期待
‧ 盡責者Obliger:先達成外部期待,再考慮自我期待
‧ 叛逆者Rebel:排拒接受外部期待,對自我也沒有特定期待
面對任務時,這些人內心的OS通常是……
「人就是要有紀律,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是自然的,沒什麼好討價還價的。」→自律者
「我會願意做,但你得先給我一個合理的說法。」→質疑者
「我的看法不重要,你要我做什麼我都會做。」→盡責者
「規矩就是要來被打破的,你又不是我媽,我想幹嘛就幹嘛!」→叛逆者
只要搞懂自己與他人屬於何種傾向,在此架構下,
僅僅是微妙的用詞或些許的行為改變,
都足以全盤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模式,
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策、快又有效地完成工作,並且與他人的互動更加和諧!
例如以下這個有趣的例子:
‧要怎麼讓自律者換燈泡?
→你不用叫,他已經換好了。
‧要怎麼讓質疑者換燈泡?
→你必須先回答他的問題:「我們到底為什麼需要那個燈泡?」
‧要怎麼讓盡責者換燈泡?
→直接要求他去做就對了。
‧要怎麼讓叛逆者換燈泡?
→別指望他了,你自己來吧!
目前有超過百萬人在網路上接受過她所提出的傾向測驗,幫助他人做出長期改變。最重要的是,讀者可透過認識傾向深入了解自己,打造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