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都渴望成本愈低愈好、東西愈便宜愈划算,在追求「盡可能便宜」的同時,我們的口袋飽滿了嗎?生活品質更好了嗎?
.折扣是薪水沒漲的最大元凶
根據美國資料顯示,廉價商店的開張,會帶動周邊地區的薪資和福利水準降低1%,而零售業員工的所得更縮水1.5%,損失最多的則集中在大都會區。
.減價熱潮抹殺了創造力
在追求低價的熱潮中,更容易抹殺了產品的創新性和創造力。又因為機器量產的利潤驚人,低價需求降低了技能門檻,相對犧牲了製作的用心精神。
.折扣擾亂消費者的心緒
作者從社會、行銷、心理等不同領域找出證據,揭露我們為何熱愛追求低價,讓讀者一窺自己內心又愛又不安的不理性,並闡釋渴望便宜商品的內在需求。
.擁抱低價是默許黑心貨的存在
血汗工廠不關心工作環境的危險性,不在乎商品的品質,也不在意產品能否持久。如果消費者與製造商一味追求低價,就是默許黑心商品的存在。
居家附近的量販店、大賣場、暢貨中心,可能就是讓我們生活品質不佳,收入萎縮的原因之一。看似節約美德、縮衣節食的生活,卻是貪婪的作祟、欲求的不滿足。我們的消費習慣及生活態度,將因閱讀這本書而反省改變。
因為我們追求「盡可能便宜」,造成製造工廠紛紛移至勞動成本較低的市場,犧牲了工匠主義和產品完整性的基本價值。相對的,我們的經濟、政治和心理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從老舊的工業區到熱鬧的商業區,幾乎在美國的每個角落都對「低價」有無法自拔的著迷。這種普遍存在卻又鮮少人研究的「癮」,被視為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影響力與破壞力的市場力量,也是這個不安寧世界日益動盪的強力引擎。我們對低價的執迷,也致使我們過度消費,這不僅有害健康、破壞環境,還會降低我們的生活品質。
低價是如此吸引人,讓我們根本忘了曾對低價抱持質疑。作者找出人們愛折扣商品的歷史原由,從工業革命、組裝線生產,到折扣商店的出現及它以後的發展,都看得到追求最低價的蹤跡。本書介紹幾位折扣商店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包括伍爾沃斯(F. W. Woolworth)、法考夫(Eugene Ferkauf)等,法考夫的廉價連鎖商店柯維特(E. J. Korvette),是讓顧客的價值觀走出傳統的始祖之一。美國戰後興起的連鎖商店,讓我們看重便利更勝於品質,而大賣場的出現更讓我們徹底改觀,變成無可救藥地愛上低價、便宜貨,而忽視商品的耐用性與手工價值。
這種認知的轉變帶給我們無窮後患:它助長環境惡化、擴大債務(包括個人和國家)、所得不增反減、各有立場的社群團體爭論不休,以及許許多多的社經問題,其中包括最近這波全球性的經濟大海嘯。
我們要付出的代價不勝枚舉,然而主流經濟學卻告訴我們,低價可以活絡自由市場,對提升生產力有益。魯佩爾.雪爾從歷史、社會、行銷、心理,甚至經濟等不同領域找出證據,顛覆我們過去深信不疑的傳統智慧。揭露我們為何這麼愛追求低價,讓讀者一窺自己內心又愛又不安的不理性,並闡釋我們渴望便宜商品的內在需求,如何為我們的心理和社交生活帶來各種樂趣。
魯佩爾.雪爾的研究調查有充分的立論依據和極為詳盡的剖析,徹底打破低價的神話,並首次揭露追求便宜背後的驚人代價。(轉貼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