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美系_《生死謎藏 善終 和大家想的不一樣》36個感動告訴你 黃勝堅 口述 二泉印月 整理 大塊文化

哲美系_《生死謎藏 善終 和大家想的不一樣》36個感動告訴你 黃勝堅 口述 二泉印月 整理 大塊文化

  • {{ productHasDiscount ? '原價' : '售價' }}   $ {{ productPrice }}
  • 促銷價  ${{ productDiscountPrice }}
二手非新品,書頁泛黃、書斑,下標前請自行斟酌!

賣場書籍因同時在實體店面、FB、IG等多處販售,
有時會有賣出的情況,若無庫存時,會直接取消訂單,敬請見諒!

超商取貨付款有重量限制(5KG以下),如下單數量超過7、8本以上建議向我們確認或者分別結帳!
如果需要其他方式寄送取貨,請另外與我們聯絡,可下拉網頁最下方,以FB或IG私訊,即有專人為您服務!

特別注意:平台上與店面陳列的書籍不盡相同,如果需要到店面確認或購買書籍,請務必在前一天向我們確認!

結帳方式:

全家取貨付款

運送方式:

全家店到店-常溫

我要一本:

數量:

庫存量 {{ stockText }}
分享 :

商品介紹

 三十六個真實故事所改編,大孝與大愛,並非不計親人痛苦的搶救到底,而是親切陪伴疾病末期的親人,協助他坦然接受疾病,減少他身、心、靈的痛苦,協助他放下萬緣,安詳往生。


對回天乏術的末期病人來說,要的不是CURE(治癒),而是CARE(照護),CURE和CARE,雖然只有一個字母不同,U和A之差,但醫師能做到的,是預防病人最後的痛苦,盡量幫忙善終。


雖然很多人說,現在的醫療是器官化、疾病化,但別忘記,最後必須回歸到「人」的身上,醫師不是在照顧器官、不是在照顧疾病,而是應該在照顧「人」!


在生命末期的時候,病人救不起來了,這時家屬甚至比病人更需要照顧,很多家庭或許是第一次面對死亡,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會面對什麼問題?一旦碰到了,如何應變?不知道什麼是能承受?不知道什麼是不能承受的?


請不要用世俗那麼「制式」的眼光,來看待死亡,對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有它的意義存在。也許應該說,面對死亡,是大家應該停下腳步,省思生命的謎藏所隱寓的課題。


人生有四道:道愛、道謝、道歉和道別!這些,是需要有心、有時間去完成的,別讓生死兩遺憾,追悔一輩子。且看黃勝堅醫師,用36個扣人心弦、至情至性的感動,幫我們解開生之死間的謎藏。


從接受醫學教育開始,老師就不斷的交代學生,醫生的天職,就是要救人,拼了命的救!」


然而,老師卻沒教過,當面對醫療極限,病人救不回來了,要怎麼辦?


絕大部份的醫護人員,都很認真努力在打拼!但是似乎忘了醫療的極限在哪裡?究竟是醫師無法面對救不回的失敗?或是,醫學教育的失敗?醫「生」,除了要會治病救命之外;還要會顧「死」!因為這才是完整的醫療本質。


面對病患將至的死亡或者是訴訟的壓力,醫療團隊害怕失敗與醫療糾紛,對臨終病人盡力的搶救,「永不放棄」是最好的藉口,至於病人痛不痛苦,都已經不需要被在意了?反正該做的都做了,真就無愧於心了嗎?這種沒有「極限」的醫療行為,對病人也好,家屬也好,難道不會,造成另一種無法平復的傷害嗎?


醫生不能只看到「器官」,沒看到「人」,只看到「病」,沒看到「病人」,更不用說旁邊的家屬。「病人」,不是數據、超音波、病理報告的組合。而是一個有喜怒哀樂,在家庭、在社會中活生生的一個人。


簽了「不實施心肺復甦術DNR」意願書或同意書,是善終的起點,不是代表一定得死、不是代表甚麼事都不用做,不過是,建立「臨終前照護計劃」共識而已!簽了DNR之後,是醫療團隊對家屬承諾:如何問心無愧的,面對病患與家屬,陪伴一起走過死亡的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