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了溼地而爭吵。人們使溼地消失、使溼地受威脅,使溼地出現,或者,因地層下陷,不得不將耕地變溼地。如今,溼地成為處處都會化的時代,很容易出現的環境生態想像,溼地意欲保留的一點野蠻,卻跟人們把它當成公園形成矛盾。溼地,或溼地公園,坦白了人們既要自然也要文明便利的貪婪面目。所以認為可以讓公路通過溼地。
溼地在海陸交疊之處,在河海匯流之處,在舊時稱為埤塘之處,原來可能是稻田、漁塭,甚至廢棄的工寮,它總是在曖昧之處,所以也最適合我們去察覺人與自然之間的對話與空白。溼地的存在,讓城市有了祕境,也讓人驅車簡從就能走入梭羅式的自然哲思世界。
書中溼地多位在高雄,作者楊美紅踏查高雄所有溼地,以視、聽、品、聞、思,五種感官展開與自然的對話,同時這些文字、影像也映照各個溼地的不同特質與生態。如左營洲仔溼地的「菱角鳥」水雉,最接近黑面琵鷺的茄萣溼地,鳥松溼地則是臺灣第一座人工溼地公園。本書也希望能成為讀者閱讀的溼地,在這些時而舒緩時而定定逼視的文字,擁有一段個人的彈塗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