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家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麼?農業、工業、醫療、教育?
這些都重要,但更不可或缺的是藝術與文化!
平田織佐身兼藝術創作者、劇場經營者、戲劇教育者、地區藝術文化推廣者及文化政策倡議者等多重角色,以自己在劇場領域、地方城市舉辦戲劇工作坊和地方藝術行政研習的實務經驗為例,從日本實際社會狀況切入,分析藝術文化的重要性,主張藝術並非曲高和寡,而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社會急遽變化,對個體的不同價值觀越趨重視,藝術能夠創造人與人相遇、交流的機會與空間,也可作為人們學習各種社會經驗的途徑,是多元社會必不可少的基礎要素。
本書特色
1、首度介紹日本的藝術文化政策,對台灣讀者極具參考價值。
2、2017臺北藝術節期間,活動現場配合展售專書。
3、適合對象:藝術文化產業人士、文化相關政府單位、藝術文化推廣單位、戲劇教育者等。
名人推薦
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 專文推薦
臺北藝術大學林于竝老師 專文導讀
作者簡介
平田織佐(平田オリザ)
1962年生,畢業於基督教國際大學,成立劇團「青年團」,提倡「現代口語戲劇理論」及自然、真實的對話,影響持續至今。除了戲劇創作,亦任教於東京櫻美林大學、東京藝術大學、四國學院大學、京都文教大學等。此外,平田也關注戲劇教育,在韓國、美國、台灣、法國等地均舉辦過講座與工作坊,戲劇教學方法已列入中小學教科書。戲劇作品包括獲得岸田國士獎的《東京筆記》、以韓國留學經驗創作而成的《首爾市民》等,近作《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與《蛻變――人形機器人版》分別於2013年及2015年來台演出,極受好評。2017年與台灣盜火劇團合作,演出《台北筆記》。另著有多本戲劇論述與評論專書,如《演劇入門》等;小說《幕が上がる》改編為電影,2015年2月於日本上映;劇本《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收錄於《日本80後劇作家選》。
譯者簡介
林于竝
日本國立廣島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專任副教授。早期曾加入蘭陵劇坊及筆記劇團。主要研究領域為日本現代劇場、藝術評論與劇場空間文化論。曾經擔任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日本導演競賽評審、日本東京國際藝術節(F/T)駐地劇評家等。著有《日本戰後小劇場運動當中的空間與身體》(2009年10月,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出版社)、《日本戰後劇場面面觀》(2010年9月,黑眼睛文化出版社),譯有《文化就是身體》(鈴木忠志原著,劉守曜合譯,2011年1月,PAR表演藝術雜誌出版社)等。
推薦序 耿一偉
導讀 林于竝
前言
序章 何謂藝術的公共性
1 戲劇的票價為什麼貴?
2 何謂公共性?
第一章 區域的藝術文化行政
1 創造多元的社會
2 做為廣場的劇場及其功能
第二章 從經濟面看藝術文化行政
1 如何克服文化的不景氣
2 產業結構的變化與藝術
第三章 教育與藝術文化行政
1 藝術在社會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2 學習生活的智慧
3 櫻美林大學的實驗
4 公共教育中的藝術教育
第四章 文化權的確立
1 某次討論
2 憲法保障的權利
3 藝術保險制度
第五章 文化行政的未來
1 文化省的創立
2 劇場的功能
3 NPO在藝術文化中扮演的角色
4 藝術文化基本法
結語 藝術的未來
1 新時代的藝術
2 對藝術文化行政的期待